积极自我批评,虚心接受批评,勇于知错改过
发布时间: 2018-06-02 10:00 来源: 浏览:积极自我批评,虚心接受批评,勇于知错改过
——接受批评是态度,自我批评是实践

我曾今多次在我自己的新浪博客和QQ日志中写几篇关于我的座右铭:自觉、觉他、觉行,在这些文章中基本围绕的描述:自觉就是自我之顿觉感悟,认识真相了解万物本来面目,觉他就是使他人觉悟。觉行是悟的过程和行为。
同样的可以理解到”表扬“与”批评“也是对立的统一体;表扬是激励,批评是促进,起到的作用都是推动工作。“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自我批评和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的直言和批评,只有认真静心来聆听和接受已经批评指出了的不足,这样才会便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更能促进我们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所以愿意唠叨你的人是你生命中的值得的”贵人“,值得”珍藏“。因为他关心你,所以他才会唠叨!因为他在意你,所以他才会唠叨!他的唠叨是提醒,在事情发生前,他希望你可以少走冤枉路。而你愿意成为那个在乎及唠叨你身旁伙伴的贵人吗?唠叨其实是需要技巧的,唠叨不应该让对方感觉到你很烦,想要离开你。唠叨要经常和激励配合,我们通常会在唠叨对方后,立即激励他,说我们“知道你肯定会改、肯定可以做得更好、肯定不会让心爱你的人伤心。
佛陀中也侧重于自身证悟,自我批评,断除恶习的修行。佛语中有“自身证悟”,不是说有恒常的自身,而是要有“我见,”“我执”,“我性”等等。而是用“我”这个世人习惯用的假名,去区别你,我,他。修行就是在你, 我,他的关系中去体会。 佛陀中有段偈语:“若罗汉比丘,漏尽持后身,亦说言有我,及说有我所。”“说我漏已尽,亦不著我所,善解世名字,平等假名说。”
不能够把使用“我”这个假名,与“我见”,“我执”,“我性”等等混为一谈;不能够一提我,你,他就视为“分别妄心。”明白此理,才能讨论佛,法,僧,才能讨论皈依,才能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否则谁皈依谁?谁批评谁?
有人说觉悟是自悟,皈依是皈依自身佛性。但是佛陀认为“觉悟”是因缘所生,非自生,非他生,并非无缘而生,所以是“缘觉”。何因,何缘而得觉悟?缘佛,缘法,缘僧而觉悟。缘圣戒而成就。佛,指阐说制定戒律的释迦牟尼;法呢则是指自然存在的事实以及如实表述自然存在事实的理论,也就是佛陀的理论;僧就是继承佛陀思想和事业的人。佛陀将“佛,法,僧,戒”喻为修行的镜子,称为“法镜”,用来照出我们的愚昧恶习。皈依三宝,持戒修行就是以佛,法,僧为对照不断地自我批评。佛是修行的榜样,法是修行的根据,僧是修行的老师,戒是修行的途径。佛,法,僧,戒既是修行者观照自己的镜子,也是用来观照他人的工具。
再借用佛陀说,批评者要做到五点:
1.所批评的内容是事实,而非不实;
2.批评者所选择的时机(时间,地点等等)适当,不选择错误的时间,地点提出批评;
3.批评者所说的内容属大是大非,而非鸡毛蒜皮的小事;
4.批评者所使用的语言是温和的,明晰的,易于为人接受;
5.批评者提出批评的动机是慈悲的,与人为善的,而不是出于愤恨心,报复心。
批评是教育或传教的一种形式。佛陀教导弟子:批评要讲求方法,批评要选择对象。
因此正确对待和虚心接受批评,关键是要从批评声中认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及时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使受到批评的压力转化成鼓足干劲积极工作的动力。
- 上一篇:德才兼备、风华正茂,勇敢担当,学在路上
- 下一篇:大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