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龙书斋聊斋之佛学悟宇——《事能知足人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发布时间: 2025-03-31 19:26 来源: 浏览:朝龙书斋聊斋之佛学悟宇
——《事能知足人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能知足人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此对联语句出自清代文学家陈伯崖。
这对联的含义是:如果能懂得知足,心里就会常常感到快乐;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欲望,品格自然会高尚起来。这里的“知足”并不是对学问、事业的不求进取,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为外物所羁绊,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种境界需要时间的磨砺和坎坷人生的锤炼,是一种胸怀、信仰和品格的体现。
这对联常被用于表达淡泊名利、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人生中保持一种从容的心态,内心平和,收敛自如,宠辱不惊。
【注释】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无求”,不是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品格体现,但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没有轰轰烈烈、扬名内外,也没显赫地位,可它是渴望而难及的境界。能够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古人说,“知足常乐,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了“事能知足”、“人到无求”,那么他(她)将是一个有骨气之人,“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白在乾坤”,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淸醒的头脑,心里没有贪求,就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与此同时,也不会因为“己不如人”而嫉妒别人,得“红眼病”。如果大家都能把这句话作为人生格言,并且付诸实践中,那么其家庭将会和睦,其社会也得以和谐。这里说的“知足”、“无求”,是指物质和私欲而言,并非指学业和事业上不求进取。有所不求才能有所求,“知足无求”才能“自强不息”。
人生在世,不能全都抛开功名利禄,但对这些身外之物,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一定的警觉。人要是做到了“无欲无求”,品格自然高尚,但这终究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这句话用了“事能知足”的“能”字和“人到无求”的“到”字,留有余地,作为人们学习、向往的目标。
对任何事情不与人争不与人比,有满足感,自然无烦脑,非常乐观。无私无畏,不等不靠,不争不抢自然会有高尚品质。 就是自主者常乐,人要懂得知足,因为贪恋是不无止境的,活在当下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遇事,要学会知足,宠辱不惊,才能快乐。人没有贪念,无欲则刚,品德自然就会高尚,受人尊敬。做啥事都不贪得无厌,你才能感到快乐!
对于任何人或者事没有过分的要求,那么你的人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 上一篇:走进 “自觉觉他觉行” 的世界
- 下一篇:朝龙书斋聊斋之佛学悟宇——《无所求与其求》